万里通西域,千秋尚有名。
平沙迷旧路,眢井引前程。
马色无人问,晨鸡吏不听。
遥瞻废关下,昼夜复谁扃?
形式:古风翻译
横跨万里直达西域,千载之下依旧留名。茫茫沙海让人迷失了古道,干枯的井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战马的颜色无人关心询问,清晨的鸡鸣官吏也不再聆听。远远眺望那废弃的关隘之下,日日夜夜又由谁来守门关闭?注释
万里:指极远的距离,形容路途遥远。西域:古代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泛称,包括现在的新疆及更远的地区。千秋:千年,形容时间久远。尚:仍然,还。有名:有声誉,被人们记住。平沙:广阔的沙漠地带。迷:使…迷失。旧路:过去的道路,这里特指古丝绸之路等历史通道。眢井:干枯的井,眢,音yuān,形容井枯无水。引:指引,导向。马色:战马的颜色,代指战马。无人问:没有人关心。晨鸡:清晨打鸣的公鸡,古代用以报时。吏:古代官府中的小官。不听:不再重视或遵从自然的报时信号。遥瞻:远望。废关:废弃的关卡或关口,象征昔日繁华不再。昼夜:白天和黑夜,泛指所有时间。复:又。谁扃:谁来关门,扃,音jiōng,关闭。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孤寂的景象,通过对古道和废关的描写,抒发了时光荏苒、历史沧桑的感慨。"万里通西域,千秋尚有名"一句,表明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这条道路仍旧存在,并且依然值得人提及。这不仅是对地理路径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赞美。
"平沙迷旧路,眢井引前程"中的"平沙"形象化地表达了广阔无垠的沙漠,而"迷旧路"则透露出一丝哀愁,因为这些曾经走过的道路,如今已经被时间埋没,难以辨识。"眢井引前程"中的"眢井"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测量工具,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马色无人问,晨鸡吏不听"则描绘了一种边塞孤独的生活情景。即使是军马,也没有人去询问;而晨鸡报晓的声音,在这荒凉的戍所之下,却也变得无人理会。这两句诗强化了边疆地区的冷清与隔绝。
最后,"遥瞻废关下,昼夜复谁扃?"中"废关"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和荒凉感。"昼夜复谁扃"则是对这座废弃关隘最终命运的一种无奈追问。在白天黑夜交替的自然轮回中,这个曾经繁忙且重要的地方,如今却已没有人去维护或关闭。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感怀和对过往荣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