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莫栽桃,有地宜种竹。
此竹岂不佳,清阴蔽茅屋。
朝有孤凤翔,暮有白鹤宿。
桃花艳春风,蜂蝶趁粗俗。
花谢不复来,相媚一饷足。
形式:古风翻译
不要在山上种桃树,适合种竹子的地方就种竹。这竹子难道不好吗?它清幽的阴影能遮蔽茅屋。早晨有孤独的凤凰飞舞,傍晚有白鹤停留。桃花在春风中盛开,蜜蜂蝴蝶追逐着庸俗的色彩。花朵凋谢后不再回来,短暂的美丽已经足够。注释
山:指山地。栽:种植。地:土地。宜:适宜。竹:竹子。岂:难道。佳:好。清阴:清幽的阴影。蔽:遮蔽。茅屋:简陋的小屋。孤凤:孤独的凤凰。翔:飞翔。白鹤:白色的鹤。宿:停留。桃花:桃花。艳:鲜艳。春风:春风。蜂蝶:蜜蜂和蝴蝶。粗俗:庸俗。谢:凋谢。复:再。来:回来。相媚:互相欣赏。一饷:一会儿。足:足够。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如画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有山莫栽桃,有地宜种竹"两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自然的环境,表明在适合的地方发展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必去追求那些浮华虚名的事物。
接着,“此竹岂不佳,清阴蔽茅屋”进一步描绘出竹子给诗人带来的美好生活和心灵上的满足。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这里不仅美化了自然,还映射出了诗人的品格和精神追求。
“朝有孤凤翔,暮有白鹤宿”则是对时间流转中自然界的描绘,凤凰和白鹤都是高洁的象征,它们的出没增添了景物的灵动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
“桃花艳春风,蜂蝶趁粗俗”一句中,桃花代表着生机与美好,而蜂蝶则是生命活力和纯真的象征。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与那些追逐世间浮华的生物进行了区分,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花谢不复来,相媚一饷足”意味着珍惜眼前的美好,因为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满足,也反映了一种豁然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还透露了其深厚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