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大有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10-14阅读数:0

宋-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形式:词牌:大有

翻译

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

采花篱下: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卫郎:及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砧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帽檐”句:用孟嘉龙山落帽事。欹,倾斜。莼鲈:鲈鱼与莼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因辞官归。后因以<鲈莼>为思乡之典。霜前雁后:杜甫诗:“故国霜前北雁来。

鉴赏

此诗《大有》由宋代词人潘希白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开篇“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以戏马台和采花篱为背景,引出重阳节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一句,虽山色依旧,但人事已非,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是、登临时候”两句,通过昨夜风雨的描写,暗示了诗人无法登高远望的心情,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接下来“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运用典故,将诗人的情感与古代文人的忧郁气质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红萸佩,空对酒”写出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红萸佩象征着节日的装饰,却在空无一人的场合显得格外寂寥。“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则通过捣衣声和寒冷的天气,表现了深秋的冷清与诗人的孤独感。

“秋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点明了季节的变换,荷叶枯萎,柳树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终结。“强整帽檐攲侧,曾经向、天涯搔首”表达了诗人试图振作,但内心仍充满忧思,曾经为了远方的故乡而愁眉不展。

最后,“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对家乡美食莼菜鲈鱼的思念,以及对秋日南归的大雁的向往,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

整首词以深秋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