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形式:五言律诗押[歌]韵翻译
每次出门都像在梦境中,遇见人时总是勉强表现出热情。回家后依然感到孤独,想说话又能向谁倾诉呢?窗户透着寒意,只有一只萤火虫飞入,夜晚漫长,一只大雁掠过天际。世上没有比这更苦的了,精神和意志都在这样的寂寞中消磨殆尽。注释
每:每次。出:出门。身:自身。如:像。梦:梦境。逢:遇见。人:他人。强:勉强。意:心意。多:很多。归:回家。来:回来。仍:仍然。寂:寂寞。寞:寂寞。欲:想要。语:话语。向:向。谁:谁。窗:窗户。冷:寒冷。孤:孤单。萤:萤火虫。入:飞入。宵:夜晚。长:漫长。雁:大雁。世:世界。间:之间。无:没有。最:最。苦:苦楚。精爽:精神和意志。销磨:消磨。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悼亡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孤独寂寞。首句“每出身如梦”,描绘出诗人每次出门在外,仿佛置身梦境,现实与幻境交织,反映出生活的虚无感。接着,“逢人强意多”写出了诗人试图强颜欢笑,与他人交往,但内心深处却难以排解丧亲之痛。
“归来仍寂寞”直接点明了诗人回家后的孤寂,无人能理解他的悲痛。“欲语向谁何”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人可诉说的苦闷,表达出深深的哀思。后两句“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通过窗外冷清的环境和孤零零的萤火虫、飞过的孤雁,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无尽的思念。
最后,诗人感慨“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认为世间再无比失去亲人更痛苦的事情,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几乎将他消磨殆尽。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悼念亡者时的深深哀愁和生活中的孤寂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