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昏失南山,雷过撼北户。
天其哀此民,畀以三日雨。
未言高下足,十已得四五。
雨势殊未已,喜色遍农圃。
稽手谒龙公,愿言终有秋。
民饥不敢辞,惧贻明主忧。
形式:古风翻译
乌云遮蔽了南山,雷声震动着北窗。上天怜悯这些百姓,赐予他们三天的雨水。还未等到田地积水足够灌溉,已有十之四五的土地得到了雨水。雨势依然不停,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们虔诚地向龙王礼拜,只希望秋天有个好收成。尽管百姓饥饿,但他们不敢拒绝,唯恐给明君带来忧虑。注释
昏:昏暗。南山:南方的山。撼:摇动。畀:给予。三日雨:连续三天的降雨。高下足:田地积水充足。稽手:古代礼仪,拱手表示敬意。龙公:古人对雨神的称呼。终有秋:指秋天有个丰收的季节。民饥:百姓饥饿。贻:遗留,带来。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突如其来的雷雨场景,诗人陆游通过"云昏失南山,雷过撼北户"展现了乌云蔽日和雷声震动门户的强烈气象。他感慨上天对百姓的怜悯,赐予连续三天的降雨,尽管起初雨量并不充沛,但已能缓解旱情,"十已得四五"暗示了雨水的及时。诗人欣喜于雨势未停,预见到丰收在望,于是虔诚地向龙公(古人常以龙象征雨神)致谢,祈祷能有一个好收成,以免农民的辛勤劳动白费,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的敬畏,担心过多的雨水会给国家带来负担,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之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恩赐感激和民生疾苦关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