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塘水满蟾光吐,嫦娥夜夜冯夷府。
荡漾明珠若可扪,分明兔影如堪数。
美人自挹濯春葱,忽讶冰轮在掌中。
女伴临流笑相语,指尖擎出广寒宫。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元代郑奎妻所作的《掬水月在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水中的美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月光、水波、明珠与兔影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首句“银塘水满蟾光吐”,以“银塘”形容水面的清澈明亮,而“蟾光”则指月光,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水面上泛起的银色光芒。接下来,“嫦娥夜夜冯夷府”一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和冯夷(河神)来增添画面的神秘感,暗示月光下的水世界充满了奇幻色彩。
“荡漾明珠若可扪,分明兔影如堪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中倒映的景物。明珠与兔影在水中轻轻荡漾,仿佛伸手可及,又清晰可见,给人以无限遐想。这里通过“可扪”和“堪数”两个词,强调了月光下水中的景物既真实又梦幻的特点。
“美人自挹濯春葱,忽讶冰轮在掌中”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美人,她轻盈地在水中洗涤,不经意间发现月亮竟仿佛被握在手中。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女伴临流笑相语,指尖擎出广寒宫”一句,描绘了诗人在与同伴分享这份惊喜时的情景。她们在水边嬉笑交谈,仿佛能将广寒宫(即月宫)捧于指尖,进一步强化了月光下的奇妙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水、明珠、兔影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入,创造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诗意世界,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