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万山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9-22阅读数:0

宋-苏轼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

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

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

形式:古风

翻译

向西穿越连绵的山脉,向北靠近汉水边。汉水汇聚成深潭,环绕山脚流淌。禅房早已破败,古老的井壁仍清澈见底。下面有仲宣栏,栏杆上的雕刻深深刻痕。回头看向西北,隐约可见龟背形状的山脊。传说那是古老的隆中,满眼都是繁茂的桑柘树林。明亮的月光照亮山弯,山上显现江洲的尾端。绿色的河水与平坦的沙滩相伴,如同环绕着耳环。这里的山水既近又秀美,不去探访会让人感到羞愧。若要详尽描述,恐怕在地上画图也要花费不少力气。

注释

西行:向西行走。连山:连绵的山脉。汉水: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古甃:古老的井壁。仲宣栏:可能是指某处景点的名称。龟背:形容山脊形状像龟背。隆中:诸葛亮隐居的地方。月炯:明亮的月光。绿水:清澈的绿色河水。懒成耻:不愿去探访成为遗憾。画地:在地上画图。簪箠:古代用来写字的工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水景致,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投入。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通过动作把读者带入这片广阔的自然景观之中。汉水在这里被描绘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存在,它“蹙成潭,旋转山之趾”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与周遭环境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的“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则流露出一丝淡远和孤寂的情怀。这里的“古甃”可能指的是古老的建筑遗迹,“含清泚”则表达了时间给予这些遗迹的一种静谧与安宁。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中的“仲宣栏”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名人留下的痕迹,通过对这个细节的描写,诗人强化了场景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紧接着,“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让读者随着诗人的目光一起眺望远方,那“隐隐”的山形宛如龟背,不仅描绘出山势的壮观,更有种生生不息的象征意义。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中的“古隆中”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而“万树桑柘美”则让人联想到一个繁茂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其中桑树和柘树交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中,“月炯转山曲”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而“山上见洲尾”则展现出山势的蜿蜒延绵和自然美景的层次感。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中的“绿水”、“平沙”以及“盘盘”的动作描写,让人仿佛能听到水流轻抚沙滩的声音,感觉到那种宁静而又柔和的美。

最后,“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川美景的喜爱,以及他在此处获得的灵感与满足。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超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理解和个人情感的融入,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好的山水田园诗。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