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形式:七言绝句押[尤]韵翻译
不把法律当作历史的教科书,怎能拘捕河南那么多的犯人。别以为汉朝的统治只是王道和霸道的混合,其实更像商鞅严法治国一半,周公仁政一半。注释
春秋:这里指儒家经典《春秋》,常用来比喻历史教条或法律依据。安得:怎能,表示疑问和反问。河南:古代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南地区。王霸:王道和霸道,指仁政与强权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以严法治国闻名。周:指周公,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以仁政著称。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系列中的第一首,主要通过对汉宣帝时期政治的评价,表达了对法度与治国方略的见解。首句"不将法律作春秋",批评了某些人试图以个人好恶或道德标准来代替法律的公正执行,暗示了法律应如《春秋》般客观公正,而非个人意志的体现。次句"安得河南数国囚"则进一步指出,如果法律失去公正,就会导致无辜之人受到冤狱,如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因苛政而囚禁无数。
后两句"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通过比较汉朝的治国策略,强调汉宣帝时期并非一味霸道,而是吸取了商鞅严法治国和周朝礼乐教化的优点,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诗人认为,汉宣帝的统治并非单一的王霸之道,而是兼采法家和儒家思想,试图实现社会稳定与道德教化并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法律公正与治国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传统中寻求恰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