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泠台前风露凉,乌石古桧蟠云苍。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
天秀岩前望海亭,月华如练照清泠。
却从东壁重回首,石磴阑干出翠屏。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潜的《清泠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秋夜景象。首句“清泠台前风露凉”以清冷的秋风和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登临的地点——清泠台。接下来,“乌石古桧蟠云苍”描绘了乌黑的石头和古老的桧树盘根错节,直插云霄,展现出古老而苍劲的生命力。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是诗歌的高潮,诗人借助中秋明亮的月光,描绘出海天相接的广阔画面,万里江山在月色下显得辽阔而深远。这句诗富有空间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天地间,感受到自然的浩渺与壮美。
“天秀岩前望海亭,月华如练照清泠”进一步聚焦到望海亭,月光皎洁如练,洒在清泠台上,增添了静谧的诗意。最后一句“却从东壁重回首,石磴阑干出翠屏”,诗人从东墙回首望去,看到石阶和栏杆在月光下如翠绿的屏风,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泠台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