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
乾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馀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形式:古风押[药]韵翻译
荒芜的土地可以开垦挖掘,辽阔的土地直达沙漠边际。蓬草荆棘不再生长,树木如何能成材。这座山也是沙丘,矮小且稀疏丛生。树叶因冰霜凋零,鸟兽无处栖息。天地确实宽广,同一气息中善恶并存。为何这里如此贫穷简陋,仿佛被鄙视和遗弃。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即使满身污垢也不自知惭愧。你看那齐鲁之地,桑树柘木茂盛肥沃。秋天麦子丰收,装满万千粮箱,蚕丝熟了,成千上万的茧簇拥在一起。剩余的粮食足够喂饱猪狗,衣物覆盖了城郭的每个角落。大自然本无偏心,但土地的力量有限。这使得即使像尧舜那样的仁君,也无法普施礼乐之道。注释
奚田:荒芜的土地。可耕凿:可以开垦挖掘。辽土:辽阔的土地。直沙漠:直达沙漠边际。蓬棘:蓬草荆棘。不复生:不再生长。条干:树木。何由作:如何能成材。兹山:这座山。沙阜:沙丘。丛薄:稀疏丛生。冰霜:冰霜。叶堕尽:树叶凋零。鸟兽:鸟兽。纷无托:无处栖息。乾坤:天地。信广大:确实宽广。一气:同一气息。均美恶:善恶并存。胡为:为何。独穷陋:贫穷简陋。意似:仿佛。鄙夷落:鄙视和遗弃。民生:人的生活。垢污:污垢。不知怍:不自知惭愧。齐鲁间:齐鲁之地。桑柘皆沃若:桑树柘木茂盛肥沃。麦秋:秋天麦子。万箱:万千粮箱。蚕老:蚕丝熟。簇千箔:成千上万的茧簇拥。馀粱:剩余的粮食。狗彘:猪狗。衣被:衣物覆盖。城郭:城池。天工:大自然。地力:土地的力量。不能博:有限。尧舜仁:尧舜那样的仁君。独不施:无法普施。礼乐:礼乐之道。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木叶山》中的一篇。诗人描绘了契丹地区荒凉的景象,与中原地区的富饶形成鲜明对比。他指出,尽管辽土广阔,但土地贫瘠,草木稀疏,如同沙漠,连蓬棘都无法生长,树木难以成材。木叶山上更是沙砾遍布,一片荒凉,连鸟兽都找不到栖息之处。
诗人感慨天地之大,自然之力无法均匀分配,为何此地如此贫穷落后,仿佛被鄙视遗忘。他进一步联想到人世间的不公,指出在齐鲁之地,人们辛勤耕耘,桑柘茂盛,丰收的麦秋和蚕丝丰富,百姓生活富足,衣物充足。这与木叶山的贫困形成鲜明对照。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质疑,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忧虑。他认为,即使是像尧舜这样的贤明君主,如果未能在此地推行仁政和教化,也无法改变这里的困苦。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