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馀。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
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形式:乐府曲辞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特殊的历史场景,道州的地方官吏曾有规定,每年需向朝廷进贡矮奴,即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这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人格尊严的漠视,也是对民众的一种剥削。诗中通过“长者不过三尺馀”和“市作矮奴年进送”的描述,展现了这种残酷现实。
诗人的情感表达在“老翁哭孙母哭儿”一句中达到高潮,这不仅是对分离苦楚的描绘,也是对这种社会现象深切的同情。随后的几句“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展示了诗人对于明主和正义的期待。
而在“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一句中,诗人表达出对君主智慧和仁心的赞美之情。接着,“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这几句则表现了人们在这种政策废除后所获得的自由与家庭团聚的幸福。
最后,“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仁慈之主的感激之情,并希望后世子孙能记住这份恩泽。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性尊严的坚定立场。通过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代限制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