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杨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友交劝之
B.为王安礼所白
C.畏前日度势力之轻重
D.又因京党河南尹薛昂致言于京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B.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C.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D.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畏原本没有仕途功名之心。虽自幼好学,却一度不愿涉足科举;被调任成纪主簿,他也不赴任,仍志在经术。
B.杨畏对私恩与公责不分。他受舒亶荐举,自觉舒亶有恩于他,便不顾舒亶丑行,竟然上表相争,招致贬官之罚。
C.杨畏与多名重臣交恶。他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先后诋毁刘挚、吕大防、苏颂和范纯仁,甚至还有他一度依附的苏辙。
D.杨畏政治立场有时并不坚定。他曾举荐章惇,后章惇做了宰相,让他供职吏部,而他却不忠于章惇,终致一贬再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亶罢,畏坐左转宗正丞,出提点夔州路刑狱。(5分)
(2)畏颇为纵横学,有才辩而多捭阖,与邢恕缔交,其好功名富贵亦同。(5分)
参考答案
4.A 交劝:共同劝勉。
5.C
6.C 他诋毁众重臣,看来主要是维护吕大防的地位,这一点吕大防是看出来并领情的,所以后来还“欲用畏谏议大夫”。至于杨畏背叛吕大防而谄媚章惇,那是后来的事了。
7.⑴译文:舒亶被罢官,杨畏也因此获罪,被贬为宗正丞,外调为提点夔州路刑狱。(“罢”“坐”“出”各1分,句意2分)
⑵译文:②杨畏特别擅长纵横学,有才智善机辩多游说,与邢恕结交,他们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也相同。(“捭阖”“缔交”“好”各1分,句意2分)